中華職棒開打16年之後才出現第一份真正的複數年合約,而隨著時空背景的轉換,複數年合約已經逐漸成為頂尖球員合約的主流。

1990年開打的中華職棒,草創之初的典章制度大多參考日本職棒,當時日本職棒也沒有複數年合約,中華職棒的球員合約同樣採行不定存續時間、每年換約的方式。

日本職棒開打50多年之後,1993年出現第一份複數年合約,歐力士隊投手酒井勉和球團簽訂3年合約,而隨著1993年球季後第一次有選手行使自由球員資格,日本職棒的複數年合約開始增加。

中華職棒在1998年有統一獅吳俊良、1999年有興農牛黃忠義、張泰山、葉君璋、陳炳男和武建州曾簽下複數年合約,但是都因故沒有完整執行,一直到2005年年底陳金鋒從美國返台參加中職選秀,和La new熊簽訂6年合約,前3年共3000萬元保障年薪,才算是中職第一份真正的複數年合約。

和日職一樣,自由球員制度也成為中職複數年合約的有力推手,中職自2009年年底公布自由球員制度,去年初林智勝和Lamigo桃猿的5年合約就跨越林智勝今年季後取得自由球員資格的年限,而去年球季後宣布行使自由球員資格的兄弟象彭政閔、興農牛陽建福,以及取得FA但未行使的鄭兆行,都獲得原球團的複數年合約。 (記者吳清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