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變傳說首頁

中國時報【黃邱倫/專訪】

總統馬英九提出申辦2024年奧運政見,不少人認為過於誇大,體委會主委戴遐齡昨日強調,只要能夠辦好2107年世大運,加上提升軟硬體設備,以及基層培訓機制發揮成效,舉辦奧運會不是夢。

我國經過長達十多年努力,終於在第5次成功取得世大運主辦權,戴遐齡說,這證明,有志者事竟成,尤其是2009年高雄世運會與台北聽奧,我們已擁有舉辦國際大賽的成功經驗。

台北市為爭取承辦世大運,除了興建松菸大巨蛋和選手村,更準備蓋符合國際標準的游泳館、籃球館和羽球館。戴遐齡表示,這些場館都是往後能否爭辦更大型運動賽會的重要基石。

兩岸關係從破冰到改善,如今進入友好階段,此次台北市能夠擊敗巴西利亞取得世大運主辦資格,對岸的確幫了不少忙。戴遐齡指出,承辦世大運不但可提升國際能見度,更有助於強化和其他國家的關係,屆時阻礙就能減少許多。

然而,國人關心的是選手競技實力能否跟得上國際水準,對此,戴遐齡表示,運動彩券盈餘就是用來培育優秀選手,目前已要求各單項協會挑選國中年齡層的潛力選手,預計每年投入1.4億經費長期栽培,期盼2017年能從總計40000名選手篩選出500名頂尖選手,如此,2024年就能組成一支百名菁英部隊,進而在奧運場上奪取佳績。

戴遐齡強調,想要訓練出1位優秀選手,必須長達8到12年,2017年世大運是階段目標,2024年剛好到了成果驗收時期,只要培訓機制不斷,有信心能實現夢想。

戴遐齡表示,下周將修改全運會主辦準則,將奧運會正式項目列為全運會必辦,要求各縣市重視競技體育發展。

不過,在政府組織改造計畫中體委會將被併入教育部,層級也縮小至體育署,這對體育界無疑是一大傷害,也形成外界不少質疑聲浪。

隨著台北市成功申辦2017世大運,馬總統擘劃2024年承辦奧運構想,因此,在此呼籲當權者,不但不應裁併體委會,反而應該提升它的層級,甚至比照對岸成立國家體育總局,唯此,才能展示政府的決心,讓體育界看到未來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