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時報【陳志祥/特稿】

去年的台、韓職棒冠軍爭霸戰,南韓SK飛龍隊拿走500萬元獎金;今年亞職大賽日本、南韓與澳洲抱走2750萬元,2年來台灣總共撒出3250萬元獎金,到底讓台灣職棒學到了什麼?

統一獅總教練呂文生說:「這種國際賽如果年輕球員打得好,一場高強度比賽的成長可以抵1年的季賽。」這可以說明統一獅5年來奪下4次中職總冠軍的原因,獅隊從亞職大賽汲取營養。

今年台、日、韓與澳洲的職棒冠軍隊交手,競爭激烈,球評楊清瓏表示:「各隊較勁的是戰術執行的確實度與臨場調整的快、慢。」這就是職棒細膩度的展現,而統一獅的表現明顯不足。

軟銀鷹3場比賽2次失誤,但失誤不伴隨失分,而且盜壘率成功率9成20,把三星跑得灰頭土臉;統一獅投手群失14分、其中只有8分自責分,失誤讓獅隊嘗到苦頭;而統一獅打擊率2成36輸給三星獅的2成67與軟銀的2成65。

昨天軟銀監督秋山幸二提出對統一獅表現的看法,他說:「球員的心態與對棒球的動機,需要再自我提升,如此球隊與整體職棒實力才會更強。」2004年秋山來過台灣指導職棒球員,他了解台灣球員的特性,他的話應該中肯。

楊清瓏說:「台灣球員有什麼優劣?其實很多球界人士也知道了,但事實仍舊存在!」亞職大賽從2005年開打、2009年改由日、韓職棒對抗賽取代,多少已經告訴台灣職棒:「你們的進步太慢了!」

正當王貞治再度呼籲亞洲職棒國家合力推動亞職大賽為「亞洲第一」,加上南韓職棒建議邀請MLB世界大賽冠軍隊與賽、或是日職提議亞職大賽的規模擴增為各國派出2隊;這些都是對台灣職棒造成重大負擔,除非拿出更好的實力。

3250萬元獎金不是小數目,還不包括比賽費用,這些花費難買冠軍頭銜,若能刺激台灣職棒成長,還算值得,最怕一時之痛過後,雲淡風清,那才叫冤大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