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時報【曾文祺/特稿】

台灣辦城市馬拉松,沒問題;台灣人跑馬拉松,越來越行;台灣人看馬拉松,可以更熱情。12月18日,全球馬拉松的壓軸盛宴、預期10餘萬人與會的「富邦台北國際馬拉松」,國人可以一起來場邊送掌聲!

已可確定的是,民國百年的富邦馬,`將締造競賽組參賽人數43000、全程馬拉松角逐人數5800、與破紀錄獎金200萬新台幣等歷史紀錄,且國人可藉由直播收視全程賽事,這也是城市馬拉松的最高規格之一。可以探出,主辦企業與北市府相偕投入的用心。

經由企業、縣市政府與由跑友所組成民間俱樂部的付出,台灣慢跑成了國內很正面的一股能量,場次、人數今年都來到歷史新高。乘著這股勢頭,正是填補國內馬拉松長久以來所欠缺那一塊觀賽「熱情」拼圖的時刻。

城市馬拉松成功的組成因素涵蓋參加人數、42.195公里全程馬拉松人數,還有極為重要的指標,也就是民眾自發到場給跑者送暖的「熱情指數」。

近年來,台北馬拉松場邊,汔車喇叭聲漸少了,掌聲也多了,但還是少了那麼一點賽道旁的「人味」。

記者曾採訪、下場參賽過五大馬拉松的柏林、紐約馬,也參與了十餘場在馬拉松國度日本進行的馬拉松,雖然規模各異、特色紛呈,但沿途盈滿觀賽者濃情的「人味」,是相同的。

如果,跑者在富邦馬全程42公里路上,是在送健康,傳達昂然鬥志的,那就很值得你、我每年12月的這一天起個早,給他們掌聲,也接收熱力。

能跑完9公里賽,甚至42公里的人,真的很讚,他們匯集的活力是值得被感染、鼓舞的;相對的,他們經過你家門口時,由許多「你、我」所串連的歡聲,絕對會是他們與台灣的真誠能量。